史铁生:人可能舍弃一切,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
被理解的渴望
文:史铁生
我曾想过当和尚,羡慕和尚可以住进幽然清静的寺庙里去。
但对佛学不甚了了,又自知受不住佛门的种种戒律,想一想也就作罢。
何况出家为僧的手续也不知如何办理,估计不会比出国留学容易。
那时我正度着最惶茫潦倒的时光。
插队回来双腿残废了,摇着轮椅去四处求职很像是无聊之徒的一场恶作剧,令一切正规单位的招工人员退避三舍。
幸得一家街道小作坊不嫌弃,这才有一份口粮钱可挣。
小作坊总共三间低矮歪斜的老屋,八九个老太太之外,几个小伙子都跟我差不多,脚上或轻或重各备一份残疾。
我们的手可以劳作,嗓子年轻,梦想也都纷繁,每天不停地唱歌,和不停地在仿古家具上画下美丽的图案。
在那儿一干七年。
十几年后我偶然在一家星级饭店里见过我们的作品。
小作坊附近,曲曲弯弯的小巷深处有座小庙,废弃已久,僧人早都四散,被某个机关占据着。
后来时代有所变迁,小庙修葺一新,又有老少几位僧徒出入了,且唱经之声隔墙可闻。
傍晚,我常摇了轮椅到这小庙墙下闲坐,看着它,觉得很有一种安慰。
单是那庙门、庙堂、庙院的建筑形式就很能让人镇定下来,忘记失学的怨愤,忘记失业的威胁,忘记失恋的折磨,似乎尘世的一切牵挂与烦恼都容易忘记了……
晚风中,孩子们鸟儿一样地喊叫着游戏,在深巷里荡起回声,庙院中的老树沙啦沙啦摇动枝叶仿佛平静地看这人间,然后一轮孤月升起,挂在庙堂檐头,世界便像是在这小庙的抚慰下放心地安睡了。
我想这和尚真作得,粗茶淡饭暮鼓晨钟,与世无争地了此一生。
摇了轮椅回家,一路上却想,既然愿意与世无争地度此一生,又何必一定要在那庙里?
在我那小作坊里不行么?
好像不行,好像只有住进那庙里去这心才能落稳。
为什么呢?
又回头去看月下小庙的身影,忽有所悟:那庙的形式原就是一份渴望理解的申明,它的清疏简淡朴拙幽深恰是一种无声的宣告,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,这不是落荒而逃,这是自由的选择,因而才得坦然。
我不知道那庙中的僧徒有几位没有说谎,单知道自己离佛境还差得遥远,我恰是落荒而逃,却又想披一件脱凡入圣的外衣。
而且从那小庙的宣告中,也听出这样的意思:入圣当然可以,脱凡其实不能,无论僧俗,人可能舍弃一切,却无法舍弃被理解的渴望。
一代代的读者通过《我与地坛》认识了史铁生,被他平和温暖的文字和坎坷经历打动。
史铁生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将近40年,作品涵盖了小说、诗歌、散文随笔、剧本、书信等形式,但版权往往散落在不同的出版社里,难以一次收集。
值史铁生去世10周年之际,人民文学出版社收集了史铁生历年来所有作品,精心制作了一套《史铁生作品全编》,内容齐全,设计朴素雅致。
他在用他十卷本的全集提醒我们:人通往自由的可能性就摆在那里,史铁生能走通,任何人都可能走通,这是一个作家能够送给世界的最伟大的礼物。
为此,先知书店诚挚推荐“史铁生作品全集”,本套装以原《史铁生作品系列》七卷为基础,加入新整理的史铁生遗作,重新编辑,将史铁生在苦海泛舟的岁月里全部的作品收入其中,共十卷,堪称迄今最全版本。识别下图二维码,即可一键收藏史铁生作品集。
▍延伸阅读
关注兄弟号 看更多深度好文